书籍点亮人生 书香洋溢校园
——大石中心小学创建书香校园特色工作总结
读书,不仅能使孩子吸取文化的精华,传承优秀文化,更能净化孩子心灵,提升人格品位。自2004学年开始,我们大石中心小学就开始围绕“书籍点燃人生,书香洋溢校园”的读书主题,每学期开展了一系列的读书活动。我们按照“教师引领,全体参与、以校为主,辐射家庭”的工作思路以及“竞赛拉动阅读、评价推动发展、学科推进阅读、课题引领研究”的要求促进校园的读书风气,让每位师生亲近书本,养成好读书、读好书的习惯。现在,我校的读书风气已蔚然成风并卓有成效。师生们的文化素养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形成了一种内涵丰富、特色鲜明的校园文化。现将我校近年来在开展读书活动方面的一些实践与成果总结如下:
一、宣传发动,统一思想
2004年10月,我校邀请了番禺区进修学校江风贤老师到我校作“读书与养成活动”的动员大会。会上,江老师不仅与老师们分享了自己的阅读经历,还与老师们作了精彩的互动,畅谈该读什么书,怎样读书。一场生动、活泼的动员会使老师们认识到读书的意义,开展读书活动的必要性和迫切性。随后,温校长、郭校长多次利用国旗下的讲话、校会对全体同学作了读书活动的发动与宣传,同时也派发了《致家长的一封信
》的读书倡议书,使全校师生、家长统一了思想,为推进读书活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高度重视,层级推进
为了使课外阅读活动不流于形式,顺利、扎实地开展下去,我们学校行政领导首先召开了会议,成立了由正校长为组长,副校长和教导主任为副组长的读书活动领导小组。语文、数学、英语、综合实践、艺术、德育、少先队各有一位领导分管。每学期制定学校总体读书计划,各科组长带领科组老师制定班级读书方案,认真贯彻落实学校以及各级关于开展读书活动的有关文件精神,大力开展读书活动。我们还把学生的读书活动作为学校优秀科组评比的重要条件之一。要求上交的材料不仅有文字介绍,还必须配有活动照片的说明。层级的管理使每学期的读书活动有计划、有检测、有落实、有成效地进行,充分利用了师资力量,发挥了层级管理的作用。
三、保障到位,制度完善
更好地开展课外阅读活动,必须要保证学生有阅读的时间,还要有可读的书籍。学校教导处对学生的阅读活动作了系统安排、全面规划,在《学校教学计划》中明确提出了各科老师首先必须要提高教学质量,减轻学业负担,保证学生有充裕的阅读时间,发挥学校、家庭、社区的阅读资源,让阅读行为真正成为学生生活的习惯。
1、保证“充足的书源”
我校利用了开放学校图书室——启动电子阅览室——创建班级图书角——搭建家庭“小书架”等渠道构成了学生阅读网络,为学生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好书。
我校配有藏书室、阅览室、电子阅览室,学校拥有图书十万册之多,人均藏书量达40册之多,每年增加新图书,单是去年至今增加的图书就有十四万元,八千来册。为师生提供了丰富的书源。为充分发挥图书馆的作用,我校采用了全天侯的开放,随时欢迎师生阅读,让师生在书海中自由自在地淌佯。
我校有46个教学班,班班设有班级图书角。每学期,学校图书馆给每班下发不少于人均2本的图书,班级可根据需要随时更换。学校还统一为各班订阅《现代小学生报》。各班在开学初发动学生开展好书共读的捐献活动充实图书角。此外,班里、年级也定期开展“好书漂流活动”,使大量的好书得以传阅共享,充分发挥了班级图书角的作用。
我们还倡导搭建家庭小书架,为孩子创设良好的读书环境,鼓励亲子阅读,营造浓郁的“家校互联”读书氛围,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为方便学生购书,每学期我们至少邀请书店到我校进行图书展销活动。据书店不完全统计,本学期我校学生自由购书达二千多册。
2、保证“充裕的时间”
有书读,更要有时间读。自开展课外阅读以来,我们把课外阅读活动纳入到常规的教学管理,统一安排阅读的时间,由专人负责管理、督促,使阅读活动落到了实处。
(1)“每天一诗”诵读活动
为弘扬中华民族的文化,我们利用语文课预备铃到上课铃的两分钟以及语文午读的十分钟时间开展了“每天一诗”的诵读活动。诵读内容是《小学必背古诗词70首》及校本课程《古诗词精选100首》。
(2)每天早上15分钟课外阅读
每天早上7:40——7:55各班进行校内的课外阅读活动。班里有值日班干组织管理,校内有值日老师和值日学生进行检查评比,每天把评比结果公布在学校的校务日志公布栏上,作为学校文明班评比当中一项评定标准。
(3)每天晚上家庭阅读
我们要求老师减少家庭作业量,把每晚至少15分钟的课外阅读纳入为当天的作业布置。学生采用读书登记本记录每晚读书的内容和时间,老师采用定期与不定期的检查。
(4)专用课时开展课外阅读
每学期,教导处利用校本课程课制定了阅读时间表,统一安排各班每周一节到图书馆、电子阅览室进行课外阅读,让每位学生静静看书做摘录。
经过学校、班级有效、有序的组织管理,同学们已养成了一回校就自觉地进行课外阅读的好习惯。
四、活动拉动阅读
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不仅能激发学生的读书热情,还能让他们乐在其中,使读书活动能得以深入、持久的开展下去。
如06学年,我校围绕着“走进经典名著,弘扬民族文化”的读书节主题开展了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活动:过把诗人瘾、诗配画、诗配乐表演、诗文鉴赏、诗文扩写征文比赛、诗人知多少知识竞赛、四大名著知识竞赛等。在每周一节的校本课程课上,老师们开展形式多样的诵读活动,提高学生读古诗词的兴趣。如古诗词接龙,看谁背得熟;赛诗会,看谁背得多;诵诗会,看谁吟得好;举办诗词赏析小讲座等。教室里开辟“一个古诗角”,展示学生学习古诗文的画册和读书笔记,学校宣传栏则张贴着优秀的作品,让学生在语文实践中学古诗,让一项项丰富多彩的活动转化为一股股催动学生诵读古诗词的动力。学校楼梯、走廊悬挂着一幅幅古诗挂画,更增添了浓厚的校园文化气息。
07学年,各级围绕了“我阅读,我快乐”
的读书主题开展活动。低年级开展了读故事,讲故事比赛;中年级开展了读书书签制作、编故事比赛;高年级开展了“我阅读,我快乐”征文及手抄报评比活动。
08学年,我校根据《广州市第三届读书节活动》的精神和要求,举行题为“书籍点亮人生,书香洋溢校园”的读书节活动。本次活动我们开展了读书版报比赛、书签制作比赛、手抄报比赛、读书卡评比、“我与同桌共读一本书、我与老师共读一本书、我与父母共读一本书等”征文比赛。还有各年级开展的活泼生动的讲故事比赛、诗歌朗诵比赛、美文赏析诵读会、辩论比赛,以及课外知识竞赛。这些活动,使学生、老师、家长,人人参与,校内、校外营造了浓浓的读书氛围。
丰富多彩的读书比赛活动,为学生搭建展示自我的平台,极大地激励了学生阅读的兴趣,有效推动课外阅读活动的开展。
五、评价推动阅读
有竞争才会有动力,为了使全校师生能把读书活动长期、有效地开展下去,保持读书的热情,学校建立了读书激励机制,
根据制定的读书评价量表要求以班为单位,每周评选“读书积极分子”,以校为单位,每学期评选“书香班级”、“读书之星”,并利用宣传栏、少先队广播站大力宣扬他们的读书经验和读书事迹,树立榜样,表扬先进。上学期共有23个班级被评为学校书香班级,230名学生获得学校读书之星的光荣称号。各种的活动的开展进一步营造书香校园,构建了独特的阅读校园文化。
六、学科推进阅读
推动课外阅读,我们采取了以语文学科牵头,其他学科积极开展的做法,全学科合力打造书香校园特色。
(1)课外阅读与语文学科相结合。
学习语文“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因此,我们十分关注同学们课前、课后的阅读活动,让课外阅读使语文变得丰盈,让课外阅读使语文课堂更富生命力。《新课标》也要求小学生在小学阶段的阅读量不少于145万字,这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因此,我们在课前引导学生通过多种途径查找课文的有关资料,在查找、收集资料的过程中去阅读、思考。课后,向同学们推荐相关的读物以扩大阅读的信息量。去年的教学新秀评比中,老师们就充分地体现了这一教学理念。
邬淑芬老师的《一个小村庄的故事》,学生因大量收集了环境被破坏的数据和资料,使课堂鲜活起来。吴海燕老师的《生命
生命》,因学生收集了许多有关作者杏林子的不幸遭遇以及她的感人日记而对文章语言感悟深刻。两节优秀课例分别获得了番禺区教学新秀二、三等奖。又如这学期,六年级的郑瑞群老师上校级公开课《草船借箭》,让大家把收集到的曹操、诸葛亮、鲁肃等三国人物的资料在课上交流。课后,推荐大家阅读《三国演义》。四年级的刘丹老师在上完了《蝙蝠和雷达》后,向大家推荐《昆虫记》、《十万个为什么》、《仿生学》等有关大自然的书籍。一课带动多文的做法引导了学生喜爱阅读、迷恋阅读,在课外阅读这个大花园中流连忘返,乐此不疲。语文科组这种拓展阅读的做法曾受到了来我校调研的区教研室黄淑华主任充分的肯定。
(2)课外阅读与校本课程相结合
中华民族在悠悠的历史长河中,创造了博大精深的灿烂文化,古诗文便是其中的瑰宝。古语曰:腹有诗书气自华。这几年,我们学校进行了校本课程《精选古诗词100首》教材开发和教学实验,多渠道、全方位地开展小学生古诗文的吟诵活动。除了每周一诗、老师们还利用校本课程《古诗赏读》课开展了形式多样的诵读活动:古诗接龙、古诗诵读擂台赛、争当小诗人、过把诗人隐、诗配画、诗配乐表演、诗扩写、诗人大搜查等等。让一项项丰富多彩的活动转化为一股股催动学生诵读古诗词的动力。现在古诗诵读场面成了我校一道美丽的风景线。在全国综合实践高级研讨会(广州番禺分会场)我们的《精选古诗词100首》展板及成果展示受到了区教育局领导以及各地与会成员的高度评价。
(3)课外阅读与综合实践相结合
阅读资源丰富多彩,它以各种形式蕴藏在我们身边,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内容包罗万象。因此,我们也注重利用综合实践活动课开展课外阅读活动,让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开发阅读资源,拓宽阅读视野,在发展中阅读,在阅读中发展。如上学期,三、四年级就开展了以“书香伴我行”为主题的“多彩的读书活动”。学生看寓言、读童话、诵诗歌、编寓言、写童话、创诗歌、演故事、画漫画、写漫画故事。有趣的综合性阅读使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到了阅读的乐趣、享受到阅读的成功、提升了阅读的能力。而五年级就开展了以“文化与传承”为主题的“走进中国春节”的课外阅读综合性学习活动,了解各地春节的民风习俗;六年级开展了
“走进信息世界”以及“走近名著”等人与社会、人与文化的主题综合性阅读活动。这些活动极大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在阅读中加强了实践意识和综合能力,全面地提高了语文素养。去年,我校更承担了番禺区综合实践活动展示交流会,活动中,我们从读书活动、安全、环保、大石旅游文化等方面展示了课外阅读与综合实践活动的有效结合,《保护环境,爱我家乡》、《走进中国端午节》、《交通安全伴我行
》、《大石旅游文化之旅》四节课例更受到了区教育局领导、综合实践活动专家、各镇领导、老师的高度评价。
(4) 课外阅读与英语学科结合
阅读在英语学习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课外阅读不仅加深对课堂知识理解的最好的途径,而且还是课内阅读的进一步补充和延伸。因此,我校给每班订阅几份《英语周报》供大家阅读,又向大家推荐阅读的书目,还通过有趣活动提高同学们的英语阅读、写作能力。如这学期,就举办过“迎亚运”英语手抄报的评比展示活动。
(5)课外阅读与其他学科相结合
其他学科如体育、音乐、美术,老师也会适当根据学科的学习内容鼓励学生查找有关的资料开阔视野,增长见闻,提高能力。如小学生喜欢体育课,并希望了解更多的体育知识,崇拜的体育明星,体育老师会引导他们通过读书看报、上网查找要想了解的信息。又如美术课,老师在向学生欣赏名人名画时又不失时机地鼓励大家上网浏览作者介绍、其他作品、创作背景。这学期,美术学科在中高年级先后开展了“迎亚运漫画比赛”、“科幻绘画比赛”、“六一古诗词书法比赛”,这些活动均融进了相关的课外知识,既提高了学生的绘画能力,又促进了学生的阅读兴趣。绘画、阅读有机结合。
(6)课外阅读与德育、少先队活动相结合
①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中队会,发动队员通过查找资料,编排节目,加深
教育效果。
② 开展手抄报创作比赛。学生通过查找资料,编辑设计,培养了读、写、
画的能力。已开展的专题手抄报比赛有读书报、禁毒报、环境报、少先队报、安全报、健康报、六一报、教师报、感恩报、我爱我家报等。
③ 开展专题书信活动,提高学生阅读、写作能力。如09年1月参加广州市
“ 千万贺卡寄恩情”书信活动,四至六年级共有一千多位同学参与。09年5月开展“携手迎亚运”番禺区第四届中小学生书信节活动,同样有一千多位同学参与。“三八妇女节”发动学生写“给妈妈的一封信”。多样的活动在悄然地推动着创建书香校园的进程。
六、教研引领阅读
随着课外阅读活动的深入开展,我校由开始的课外阅读常规化逐渐走向教研化的进程。老师们由引导学生读什么书逐步开展怎样读书的研究。低年级的老师着重于研究学生的阅读兴趣激发,中年级的老师着重于研究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而高年级的老师则着重研究提高阅读能力。研究的课型包括了“好书推介课”(如王燕敏老师上的《鳄鱼哇尼来了》),“方法指导课”(如郭少芳老师的《
一杯牛奶》,郑瑞群老师的《如何写读书笔记》),“阅读赏析课”(如刘丹老师的《狼》),“成果展示课”(如魏文珍老师的《撒玛女巫的魔咒》,这节课展示了学生较高的阅读水平,体现了我校长期开展读书活动的成效,受到了听课的老师和领导的一致好评,刻成的录像光盘获得了北片课外阅读指导课课例一等奖送区参评。)从读物的类型来分,我们曾进行了童话、寓言、绘本阅读、经典名著、人物传记等不同读物的指导方法研究。老师的的指导角色促使了老师也参与了阅读,很多的老师也利用了早上的课外阅读时间与学生一起进行阅读。学校也为老师们定期购买书籍分发到各大办公室。另外,学校图书馆还设有教师阅览区,方便老师们随时阅读。师生共读成为了我校的一道亮丽的风景。上学期的师生共读征文比赛中,有四十多位老师获得学校的奖项,其中,李幸銮老师与邬惠仪同学的读<<红楼梦>>有感更获得了广州市第三届读书节“我与老师共读一本书”征文比赛二等奖。阅读,为师生的生命成长奠基!
七、书香浓郁,果实累累
书香校园活动使我校散发着浓浓的书香,展现满园芬芳。学校特色得以彰显,学校的整体面貌,教育教学质量得到了全面的提升。
(一)学生方面
在参加“广州市第三届读书节活动”中,我校成绩喜人。获番禺区读写比赛,
一等奖的有9人;二等奖有17人;三等奖有22人。获广州市级读写比赛一等奖有4人;二等奖有5人;三等奖有8人;1人获“羊城书香少年”的称号;1人获广州市书签制作比赛一等奖;4人获广州市手抄报评比赛二、三等奖;1人获广州市“我和※※同读一本书”征文比二等奖;1人获“我与老师共读一本书”征文比赛三等奖,共73人次获区、市奖项,居番禺区之首。六年级语文能力竞赛成绩优异:07学年,1人获广州市二等奖,4人获广州市三等奖。08学年,1人获广州市二等奖,3人获番禺区三等奖。参加全国中小学生“《学英语》杯英语征文大赛”
7人获二等奖,2人获三等奖。参加2008广东省小学生电脑英文作品比赛2人获优秀奖。2008年"自主参与班级管理"征文比赛学生组2人获北片一等奖。1人在第八届当代小学生作文、书画大赛获成绩优异奖。
(二)教师方面
在第三届读书节活动中,11人获广州市“读文学名著,做书香少年”课外阅读活动优秀指导老师。11人获番禺区小学班级阅读卡创意设计优秀辅导教师奖。1人获广州市教学案例三等奖。教师论文获发表、奖获成绩喜人。获番禺区教育学会论文评比共有38人次。4人获中国教育学会二、三等奖;4人获全国新课改教学论文评审一等奖;3人获广州市第二届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优秀论文、优秀案例评比一、三等奖;4人获番禺区中小学德育征文评比(德育叙事)一、二、三等奖;2人在《广东基础教育研究》发表论文;1人在《中国教师报》发表论文;大石镇德育征文评比2人获二等奖;大石镇教师“读一本好书征文”比赛2人分别获二、三等奖;2005年大石镇"自主学习"教学叙事案例6人获一、二、三等奖。
(三)学校综合实力方面
在广州市第三届读书节活动中,我校获广州市读书节优秀组织奖。被番禺区教育局授予“课外阅读优秀学校”的称号。参加番禺区小学生(低年段)古诗文诵读比赛获区一等奖的好成绩。参加番禺区四大名著课外知识竞赛区获第三名。参加番禺区小学生课文演读比赛获区二等奖。参加番禺区班级阅读卡创意设计比赛成绩斐然:4个班级分别获得番禺区班级阅读创意卡创意设计一等奖兼创意奖,送广州市参评;1个班级获番禺区班级阅读创意卡创意设计二等奖兼创意奖;1个班级获番禺区班级阅读创意卡创意设计三等奖。参加2008年广东省小学生电脑英文作品比赛获优秀组织奖。
读书活动,滋润了我校师生的底气,提升了学校的综合实力
,凸显了办学特色。今后,我们将继续推动“书香校园”的建设,让书韵幽香一路伴随师生成长!
附:学校“读书之星”的评选条件:
1、喜欢语文,课堂上能积极发言,主动与同学交流读书心得,完成语文课要求的阅读活动。
2、与书为伴,家里的藏书量不少于50册,每天自觉看书不少于30分钟。学会积累,在阅读过程中能自觉做读书摘记,写读后感或读书卡。(须提供佐证材料)
3、读书质量高,能将读书内化较高的写作水平,在同学中间起到了示范带头的作用。
4、能积极参加班级和学校举办的各种读书活动,并获取好成绩。
学校“读书之星”申请表
推荐班级 |
| 学生姓名 |
|
课外藏书量(册) |
| 性 别 |
|
在本次读书节活动中获得的荣誉 |
|
读书事迹摘要: |
班主任意见: | 学校意见: |
附:“书香班级”评选条件:
1、建立班级图书角,班级固定存书量人均不少于3本。有专人管理,并建立一定的借阅制度,形成一定的流动量。
2、班级读书氛围浓,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形成好的阅读习惯,大部分学生能自觉做好读书的登记和积累。(须提供全班学生摘记等有关佐证)
3、积极组织学生开展富有班级特色的读书活动,并在本次学校读书节活动中获取好成绩。
大石中心小学“书香班级”申报表
班级 |
| 学生人数 |
| 班级藏书量 |
|
开展活动的情况及取得的成绩: |
|
学校意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