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文在《广东基础教育》2005年30期发表
营造书香校园,促进教育和谐发展
大石中心小学 陈丽珊
著名的教育理论家、实践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没有那种占据学生的全部理智和心灵的真正的阅读,学生就没有学习的愿望,他们的精神世界就会变得狭窄和贫乏。他建议我们:“请不必害怕把学校教学的整块时间用在让学生读书上面去!你不必害怕让学生花一整天的时间到‘书籍的海洋’里去遨游。让书籍以欢乐的激情去充实年轻的心灵吧!”
由于并校,2003学年我校学生增加到2200多人,生源广而杂,城乡结合,参差不齐,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还没有养成。为了深化育人、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也希望借此进一步深化课程改革和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文明礼仪习惯,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我们在充分研究、积极实践的基础上,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在2004年9月开展了番禺区德育学会的德育课题“读书与养成教育”的研究,大力倡导好读书、读好书的良好氛围,通过“读书与养成教育”,开展系列符合学生年龄、心理特征的读书和养成活动,以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与生活习惯,促进学生成长为“大器的人”,营造书香校园,促进教育和谐发展。
一、强化“书香”意识
首先,我们请来了区德育研究会会长江凤贤为课题的实施作了理论导向报告。接着学校分年级召开了“读书与养成教育”活动的师生动员大会,提出要求和任务。 同时又召开了学生家长会,向家长们宣传“读书与养成教育”活动的内容、形式和意义,争取家长的配合与支持。然后由少先队大队部牵头,发出《倡议书》,号召全体师生主动参与“读书与养成教育”活动。我们通过召开各种动员会,让读书与养成教育活动深入人心,动员全体师生和家长行动起来,积极投入到读书与养成教育的行列中去。
二、营造“书香”氛围
1、全天候开放师生阅览室
我校图书馆拥有5万多册图书,为师生的学习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学校还购买一批新书(计划每年增加生均不少于一本),保证学生课外阅读不缺图书资料,如:教育理论书籍 (教师读物)、中国古代诗词、中外现代诗文、童话寓言故事、革命故事、名人的传记、名人名言和警世语及座右铭、中外文学名著、科幻科普读物、报刊杂志一批等。为充分发挥图书馆的作用,采用全天开放制,随时欢迎师生借阅书籍。为了提供一个良好的阅读环境,我们建了一个教师阅览室、两个学生阅览室、一个电子阅览室,全天开放,鼓励师生积极进入其间,让师生在书的海洋中自由自在的遨游。
2、开办班级“图书角”
我们学校共有43个班级,学校为各班统一订做图书柜,在班级墙角处,设立班级图书角。通过发动学生捐书、交换书来丰富学生的课外读物种类。班级间的图书还可以定期互相交换阅读,使学生的课外读物更为充足,有助于学生随时随地阅读。
3、设立“班级壁报”、建“校园文化窗”
为了营造浓郁的读书氛围,我们编写了校本课程《古诗词精选一百首》,并张贴在教学楼的走廊上,让学生耳濡目染,受到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熏陶。我们还运用班级壁报和校园文化窗来张贴读书格言、名人读书故事、好书推荐、新书介绍、师生读书笔记,展示学生的读书手抄报等,使全体师生时时、处处置身在“书香”氛围中。
三、组织“书香”活动
1、组织学生开展“书香”活动
(1)以经典诵读活动为载体
为配合“读书与养成教育”活动的开展,学校制定各年级段经典诵读内容,编写了校本课程《古诗词精选一百首》,于晨读和午读时间进行诵读,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2)以评价机制激励学生
以级为单位,开展“读书”、“养成教育”的“每周一星”评选活动,树立榜样,表扬先进,而且有效地激励学生积极主动地阅读课外书,从而推动我校读书活动的深入开展。
(3)以读书竞赛活动激发学生兴趣
有组织地开展班级诵读比赛、讲故事比赛、学生辩论赛、“我与好书交朋友”读书征文、手抄报创作等活动。这些活动极大地激励学生积极主动地阅读课外书,增长学生的知识,提高学生参与课外阅读的能力,让学生享受到读书的快乐,主动投入到读书活动中去。
2、组织教师开展“书香”活动
(1)健全学习制度。要求每位教师每年度在多读书的基础上至少研读一部教育教学专著,并根据自己确定的研究专题有针对性地收
集相关文章或论文,并且有读书笔记。
(2)开展读书心得交流,并鼓励教师在年级组内进行学习交流,
从而促进教师间共同提高。
3、师生共写“书香”收获
开展师生共写随笔(日记)活动。以读促学、以读促写、以读促成长是我们开展师生共写随笔的初衷之一,让师生用笔与心灵对话是促进师生成长的一种较好途径。我们从2004年9月起就要求师生共写随笔,对每位教师要求每年整理一本随笔,并存放在学校图书室作为资料保存。对学生要求分年级段达到学校规定的相关要求,坚持写读书笔记和“养成”日记,教师进行方法指导、文字批阅,让每个学生都能从自己读书中有所收获,使日记与孩子成长同步,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通过开展“读书与养成教育”活动,我校的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早晨,一踏进校园,便听到琅琅书声;中午,教室图书角、学校图书室门庭若市;放学后,电子阅览室,众多学生在电子阅读库里遨游。学生买书、借书、读书、说书,忙个不亦乐乎,“人人参与,人人读书”已成为我校师生的优良风尚。通过读书的洗礼,学生的文明礼仪已初步形成。他们举止文明,彬彬有礼,遵纪守法,勤奋进取,身心健康。学校良好的校风、学风也得以形成,促进教育的和谐发展,赢得了社会的广泛赞扬。